提示
!
提示
!

SUCCESSFUL  DESIGN

AWARDS  2017

image
成功设计大赛 X WorkFace

2017.06.30 成功动态 成功设计

成功设计大赛创办于2006年,经过12年的发展成长为首个中国本土的国际性大赛,致力于发现和彰显设计价值,倡导以设的计力量推动社会进步。


我赛的两位联合创始人黄蔚和任唐胤有句名言:要么设计,要么被设计

这是一句双关语。要么你主动设计,掌握规则,成为典范,要么你活在别人的设计中,成为别人故事中的龙套。

 

有人觉得她们太狂妄,懂得人却能会心一笑。WorkFace创始人老潘属于后者。


WorkFace创立于2012年8月,以“所有人服务所有人,所有人向所有人学习,所有人支持所有人”的三所有理念,逐渐发展成最有影响力之一的中国创业者社群的自成长组织。目前主要在上海、北京、广州、台北、硅谷等31个城市设有分舵,联结超过50000名成员,并在更多的地区迅速成长。


常年跟创业者打交道更让老潘体会到:消费升级时代来临,一切都在快速变化的中国,这句话无比正确。


成功设计平台想打造一个立足中国,辐射全球的设计大赛,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将中国自己的设计标准和标杆推向国际。在线上线下两次活动顺利开展之后,WorkFace将成为成功设计大赛2017年特别发起社群伙伴,与成功设计的合作正式拉开帷幕!


WorkFace将利用自身庞大的社群力量与成功设计一起促进中国设计标准的建立,助力中国设计全球化。而成功设计平台将会把设计思维带入到社群中,用设计思维助力WorkFace成员创业发展的工具!


线上活动回顾:6月28日晚上8点,成功设计平台联合创始人任唐胤Sissi受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创业者社群WrokFace邀请为超过260人的全国召集人进行线上分享。


以下为线上实录

其中W代表Workface,S代表Sissi

花絮

W:请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

S:从实习生成长为成功设计平台联合创始人,连续十年主编业界有参考性和影响力的《成功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年鉴》,带成功设计大赛从中国本土大赛走向世界,并凝聚了来自全球的21个国100多位智库,使成功设计大赛成为首个起源中国本土的国际性大赛。


W:如果不用官方版本的简介,你会如何介绍自己?

S:好学生,没设计天赋却非要赖在设计行业的前设计师

W:谢谢Sissi的介绍,只是私房版本会比较短,这个不太解渴,所以我们要发问了哦~


1

第一问

W:从研究生毕业到现在就一直在一个公司里,做到现在有多少个年头了?

S:差不多10年的样子。


W:10年是很长的时间了,还记得自己第一天进公司的样子吗?

S:我第一天进公司参与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是德国有一个五十多年的工业设计比赛IF大奖的项目。当时我们是IF大奖,在中国的联合主办,我作为一个设计专业的学生,第一天实习上班以助理的身份去参加了IF的现场评审。这是我一生当中非常难忘的一天,亲眼见到了以前学生时代只能在书本上才能看到的大师。


W:十年后的现在,你在公司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S: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可以告诉你我今天在公司里的一天。我昨天是晚上十点半下班的,今天早上是九点半到公司便被我的同事们围住了,问我各式各样的问题。中午和客户约了个午餐会议,吃饭回来之后又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做了一些琐碎工作。之后又被同事叫住了,去讨论一个一个项目上的问题。接着又是一个合作伙伴的会议,大概是七点结束的。七点之后我回到办公室,继续处理一些事情,然后就到了八点,准时进群,期待跟大家交流。


W:对比了两个第一天,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吗?

S:谢谢你让我回顾了这两个第一天,我觉得我现在对比以前肯定是成长了,但是其实如果你不让我对比的话我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成长。


2

第二问

W:刚才你说第一天上班是在国际奖项IF做助理,而今天你同样在做一个大赛,经过多年的努力,你再次把这个大赛带入国际。所以,能否与我们分享这个大赛的缘起,初衷,变革,成果。

S:我非常乐意谈谈成功设计大赛的事。我觉得冥冥之中我上班的第一天,跟我现在做的事应该是有很大的关联的。


W:这应该就是缘分吧。

S:如果要从这个大赛说起的话,我可能要从我的合伙人Cathy开始说起。2003年的时候,我们成了IF中国的联合主办方,Cathy是第一年的评审主席。我们帮IF中国运营了五年的时间。五年的时间,我们看到了一个五十几年的国际奖项是怎么评审怎么运营,是如何把这么多的好作品收集评选表彰出来的。


W:这些都为后来成功设计大赛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S:对的。2006年的时候,IF中国决定落户到台湾。虽然我们跟IF的关系很好,但是因为它去了台湾,所以我们能做的很少。真的是冥冥中注定,就在这个时候财富杂志找到了我们,2006年,我们便跟财富杂志一起联合发起了最成功设计大奖。


3

第三问

W:如何定义成功设计这个概念?

S:2006年的时候,那个时候设计行业是一个美工的行业,设计是被人当美工看的。但是成功的设计应该从价值出发,它对于商业的价值是什么,它对于社会的价值是什么?所以我们就跟财富杂志一起提出了一个标准,从策略(Strategy)、流程(Process)、结果(Result)三个维度去评论成功设计,我们叫它SPR理论。



我们不仅仅评价设计的美跟丑,而是从设计对商业、社会的价值出发。我们会从你为什么要做这个设计,为谁解决了问题?设计的流程为你的公司节省了资源吗?提升了效率吗?然后从结果方面,这个设计为这个公司带来了多大的商业上的效益,或者为这个社会,为这个行业带来了什么样的价值跟产出?这是我们当时去考量这个设计是否成功的标准。


4

第四问

W:每一件事物从诞生到成长过程中好像都会遇到不可避免的困境,你们有遇到吗?

S:有。那时候,从2006年到2008年我们都是一直在跟财富杂志合作,所以2006、2007、2008财富杂志年终封面都是我们。但是到了2009年的时候,财富杂志内部调整,主编换了会有不同的想法。所以我们就面临一个抉择,这个大赛应不应该办下去?出于一个设计师的情怀,我们想为设计的行业为中国的设计行业做一些事。


W:这可以说是生死抉择的大事了,如果你们当时没有坚持,就没有现在的成功设计大赛。

S:在2009年没有任何政府资助,也没有任何公司资助的情况下,我们继续坚持来组织这个大赛,非常幸运的是,有很多的行业前辈跟大师都非常支持我们。那个时候他们评审也好,出席我们的颁奖典礼也好,都是分文未收,所以真的是非常非常感激这些前辈跟大师在那段时间对我们的支持。后来我们慢慢成长,从一个大赛变成了一个独立评估机构,没有当时各位前辈和大师的支持便没有今天的成功设计平台。


W:一段艰难但是同样充满荣耀的时光。


5

第五问

 

W:后来又是怎么想到要把大赛独立运营的呢?

S:那段时间真的很不容易,当时我们还是把它按照一个项目在运作,2013年的年底做完了大赛之后我们盘点了一下,已经有了接近二十个国家的参赛作品,国内的三十几个地区都有参与我们的大赛,然后颁奖典礼会有将近十国的领馆代表参加,为自己国家的获奖公司来颁奖,有七八百家公司是持续参赛的。


W:20个国家,30多个地区,10国领馆亲临,七八百持续参赛公司,这个项目比较像个样子了。

S:是的,看到这么好的数据之后,我们想要把这个大赛作为我们真正的一个事业来进行,而不仅仅把它作为一个项目来做。我们再一次赤手空拳地上阵。2014年,我们变成真正的一个机构之后做的第一场颁奖典礼,是在上海商城大剧院,当时有九百六十个座位,全部都坐满。我们邀请了很多设计界的大咖、前辈作为分享嘉宾来到我们的论坛演讲。有前苹果的副总裁Don Norman 、《情感设计》作者Donald A.Norman、美国伊利诺伊斯理工大学(IIT)设计学院院长、英孚教育首席体验官Enio Ohmaye、花间堂创始人张蓓等。


当年十五国的领馆代表来参加了我们的颁奖典礼,现在我们的最新数据已经是覆盖全球21个国家,中国42个城市,1200多家持续参赛的公司了。结束的时候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个我们历年的视频,其实是我们从小到大变革的一个过程。

W:期待这个视频。


6

第六问

W:刚刚我们一直谈论的是成功设计大赛的过去,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你们对大赛有什么不一样的思考吗?

S:到现在这阶段,我们常常在想中国真的需要我们吗?现在中国的设计比赛这么多,国外的设计比赛也很多,我们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后来我们就去反思,我们跟别人的不一样在哪里,我们的差别在哪儿。


W:吾日三省吾身,活闲了,就要问保安三问。

S:其实我们差别或者独特性,从一开始就有体现,比如说我们的定位是不一样的。现在很多的设计大赛都在就设计来评价设计,好看不好看,造型是不是美观,材质使用是不是合理,人机工学是不是好,功能是不是创新等等。而我们早在2006年,就没有将设计行业隔离开来,而是把设计行业和其他的行业进行了融合。设计如果只作为一个单独的行业,它是没有办法存活的,它与其他行业都一样是一个生态。一定是设计为其他的行业带来价值,所以才有存在的必要,才有存在的意义。所以首先在定位上,我们是跟别人不一样的。


W:第二呢?

S:第二点,我觉得是我们的使命是建立中国的设计标准。比如IF、红点,他们将他们的设计标准输入到中国,但是它们的标准,其实代表了德国的设计和制造的标准,它们选出来的作品代表了德国制造和德国设计的标杆,而我们需要的其实是属于中国自己的设计标准。前一段时间,中国设计界的一位泰斗级的人物,清华大学的柳冠中教授发了一篇文,虽然观点有些偏激,但是对我的触动还蛮深的。他说,一个德国的奖项你凭什么来评选中国的好设计。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国家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我们所在的阶段也是不一样的,用德国的标准来评价中国好设计真的合适吗?


中国需要一个拥有自己价值主张的国际性大赛。


W:所以你们在评审标准上做了变革,想为中国量身定做标准,以标准宣扬中国自己的主张,助力行业发展。

S:是的,2017年我们联合了一直以来致力于国家设计产业政策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管理研究所,在SPR的评选标准基础上,共同开发适合于中国的设计标准。


7

第七问

 

W:这个过程中,你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S:挑战太多了,但是我想说说前阵子有件事让我非常心寒:有二家中国非常棒的公司,我们邀请他们参赛,但是被拒绝了,理由是不参加中国的奖项,领导只认国际大赛,而且得奖后当地政府有奖励政策。

这件事让我想了很久,这是一个多元的世界,不一样的标准当然可以同时存在,只是如果我们没有我们自己的标准,我们如何宣扬自己的主张?柳老的观点与我们2017年新变革的出发点不谋而合,我们组织这个大赛是为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只有中国有了自己的设计标准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谈引领和超越,而不是永远地跟随。


8

第八问

W:除了评审标准体系的建立,2017年成功设计大赛还有什么重大的变化吗?

S:我们做奖项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都来参与进来,不光是中国设计的行业,我们希望国外的设计行业也一起参与进来。我们想打造一个立足中国,辐射全球的设计大赛,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将中国自己的设计标准和标杆推向国际。所以今年的重大事件之一,我们发起了全球联合发起人项目。

我们邀请了不同国家,包括荷兰、丹麦、中国内地,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设计的8位大师作为我们的联合发起全球的联合发起人。这意味着在不同的国家,有了我们的根据地,我们以后做任何的设计方面的项目,都可以得到他们的帮助。这样也可以帮助参与我们大赛的中国设计作品、设计师走到国外,帮助他们进行项目的对接等等。


9

第九问

W:可以分享下在过往的评选中脱颖而出的设计吗?我们每一年评选,是否发现了下一波萌动中的趋势,我们的大赛平台是否为行业捕捉了这样的苗头,并催生了行业的变化?

S:过往脱颖而出的设计实在是太多了,特别多的大品牌都有参与过我们的大赛,比如奔驰,飞利浦、三星,上汽荣威等,不过我今天不想举这些大品牌的例子,我想举的是现在也许大家还挺熟悉的,但是在当年还仅仅只是创业的公司。


比如说2011年的时候我们有个大奖的作品,叫裸心谷。裸心谷的创始人,是一对夫妻,当时是他们俩同时来领的奖,给他们颁奖的是我们上海世博会的总规划师吴志强老师。2017年裸心集团已经遍布到全国各地甚至已经到国外了,他们在这几年当中,成长的是非常非常快的。


还有就是工业设计非常有名的一家公司叫洛可可,从2010年开始洛可可就开始不断参赛。当时它叫洛可可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现在洛可可设计集团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工业设计集团。



印象中还有一位香港的教授比较深刻,这位教授当时跟我们讲他的设计还没有任何模型,只是一张3d渲染效果图,他赢得了我们的2010年的最成功设计大奖。然后他拿着我们的奖,去与合作伙伴沟通,最后在2014年的时候,这个作品已经成为残奥会指定的专用象棋棋盘——对弈共融。



一路上,其实我们看到了非常多像这样子的公司成长事件,现在想想这也算从侧面体现了大赛其实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吧。


10

第十问

 

W:接下来要进入的是今天的最后一个问题,谈谈这十一年你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变化,对未来有什么期待?

S:遥想2006年,参与大赛的都是国外的500强企业,国内作品参赛的非常少,现在国内参赛作品已经超过总数的50%,而且创业公司的产品这几年有非常明显地上升,这说明设计在行业内的渗透度和活跃度正在不断地攀升,设计师已经不仅仅是美工了。

未来,我希望有更多设计师、创业者、企业能够支持和推广这个怀抱国际梦想的中国设计大赛,为了中国设计行业的发展,也为了全球设计的多元化,这是我作为一个没什么天赋的设计师,能为这个行业做的事!

十问结束,意犹未尽,分享结束之后WorkFace的小伙伴就这次分享中的内容进行了积极的交流。






线下活动回顾: 6月30日晚在上海,老潘与Cathy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设计交谈。


既然设计已经成为人类生存方式中的现象,那么到底什么是设计,设计如何发生,怎么样才能算是好的设计,设计成功的标准又是怎样的?

带着对设计力量的认可和重视,

带着对设计的交流和探讨,

成功设计大赛联合创始人

黄蔚和任唐胤走进WorkFace,

双方进行了一场设计上的对谈与合作。





我们早就不再只是把一个物件的设计叫做设计了,流程,服务,解决方案,场域,甚至制度等等早就纳入到了设计的范畴里。


设计思维的力量就是联合跨界的人在一起解决复杂问题,去想企业和社会三年五年后该做的事.用设计推动社会进步。


Q:为什么在一起?

老潘:希望借助成功设计大赛黄蔚和任唐胤在设计领域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WorkFace创业者社群引入设计力量,用设计思维工具方法促进社群会员创业创新



黄蔚和任唐胤:


希望能借助WorkFace在上海、北京、广州、台北、硅谷等31个城市分舵,超过50000名成员里发现好设计,表彰和彰显设计价值,并以设计赋能更多人设计力量。


言而总之我们的默契是:挖掘和彰显设计价值,用设计的力量推动创业创新和社会进步。


家有喜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成功设计大赛参赛的伙伴们也是有福利的!
1..参与WorkFace线下分享会

workface为我赛参赛者开通绿色通道,可参与WorkFace每周一次的线下分享会,外地小伙伴免费看直播。


2.成为特邀主讲嘉宾

有干货分享和作品展示的参赛者,有机会成为WorkFace分享会的特邀主讲嘉宾,与31城50000会员取得连接。


3.设计思维教练培训半价优惠

WorkFace作为创业者生态系统社群,不久将和成功设计大赛一起引入设计思维工具方法培训,参赛者都有机会获得半价优惠!


仅限7月10号前报名参赛的伙伴!


So,get到重点了吗,小伙伴们

你报名后连接的不只是一个大赛,

更是大赛背后

为你打造的凝聚设计力量的平台。

所以,

好设计还不快到碗里来!

报名详询:

邮箱:summer.wang@successfuldesign.org

微信:wj19921130

电话:021-52655662-822